合作客戶/
拜耳公司 |
同濟大學 |
聯合大學 |
美國保潔 |
美國強生 |
瑞士羅氏 |
相關新聞Info
-
> 基于液滴機械振動的液體表面張力測試方法
> 重軌鋼中氧、硫含量、夾雜物形核率、聚集與界面張力的關系(三)
> 阿洛酮糖可提高塔塔粉溶液的表面張力,打發的蛋清更白泡沫更穩定
> 表面活性劑和聚合物、堿濃度對動態界面張力值影響
> 釹鐵硼鎳銅鎳鍍層表面張力的提高
> 各種測量ILs汽化焓對比:表面張力法、熱重法、簡單相加法、 基團貢獻法……(二)
> 溫度對甜菜堿短鏈氟碳表面活性劑表面張力、鋪展、發泡性能影響(一)
> 10種常用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表面張力測定、泡沫的產生和測試(一)
> 氣液液微分散體系的微流控制備方法及在稀土離子萃取領域的應用(上)
> Kibron表面張力儀研究燒結礦聚結行為
推薦新聞Info
-
> CO2泡沫穩定性原理、影響因素|CO2-EOR機理與應用前景(四)
> CO2泡沫穩定性原理、影響因素|CO2-EOR機理與應用前景(三)
> CO2泡沫穩定性原理、影響因素|CO2-EOR機理與應用前景(二)
> CO2泡沫穩定性原理、影響因素|CO2-EOR機理與應用前景(一)
> 球擬假絲酵母菌合成槐糖脂類表面活性劑、降解含油廢水的表面張力(三)
> 球擬假絲酵母菌合成槐糖脂類表面活性劑、降解含油廢水的表面張力(二)
> 球擬假絲酵母菌合成槐糖脂類表面活性劑、降解含油廢水的表面張力(一)
> 碳微球及氨基化碳納米管組裝單元的有序LB膜制備與性能研究
> 過氧化氫氧化處理堿木質素對合成表面活性劑表面張力的影響(二)
> 過氧化氫氧化處理堿木質素對合成表面活性劑表面張力的影響(一)
CO2泡沫穩定性原理、影響因素|CO2-EOR機理與應用前景(一)
來源:《油氣地質與采收率》 瀏覽 24 次 發布時間:2025-10-24
摘要
CO2泡沫驅作為一種結合化學驅與氣驅優勢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術,通過協同利用表面活性劑的界面調控能力與CO2的流度控制特性,顯著提升了復雜油藏的原油產量,近年來在稠油、頁巖油及致密油等非常規油氣藏開發中展現出巨大潛力。綜述了CO2泡沫穩定性的原理和影響因素、CO2泡沫驅的采收率提高機理及其在稠油、頁巖油等非常規油藏的應用。
首先闡述CO2泡沫穩定性的原理主要取決于液膜結構、性質、液膜析液和氣體擴散,表面活性劑的親水-親脂性平衡以及氣泡界面處表面張力梯度引起的Gibbs-Marangoni效應;然后分析溫度、壓力、鹽度和原油等儲層環境對CO2泡沫穩定性的影響,其中溫度和鹽度的升高對泡沫的生成及其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,壓力的升高對泡沫穩定性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,原油的輕質和重質組分對泡沫穩定性產生不同的影響,進而提出使用聚合物、離子液體、納米顆粒以及表面活性劑與納米顆粒協同作用等方法來提高CO2泡沫的穩定性;最后對CO2泡沫驅的采油機理進行解釋:通過賈敏效應使泡沫在多孔介質中選擇性封堵孔道以提高波及效率,原油乳化/降黏,降低油水界面張力,改變潤濕性,改善油相和驅替相的流度比,增加原油的流動性。在該采油機理下,總結了CO2泡沫驅在非常規油氣儲層EOR方面的應用。
在石油開采等領域利用CO2不僅可以推動碳捕集、利用和封存(CCUS)工作,還可以用于驅油來提高原油采收率。在CO2-EOR過程中,若原油和CO2完全混溶,則原油的密度和黏度會降低,從而降低油水的界面張力,同時原油體積膨脹增加了地層的彈性能,使原油很容易被置換出來。若原油和CO2部分混溶,未溶解的CO2處于游離形式,有著顯著流動性的CO2會導致黏性指進或者氣竄,氣體優先通過高滲透通道,CO2驅替的有效性降低,對石油開采產生不利影響。為解決與CO2驅相關的流動性問題,提出CO2-EOR泡沫驅。
泡沫驅是利用氣-液混合物形成的泡沫流體作為注入流體,控制氣體流動性,改善氣驅效果。泡沫驅中的氣體主要是由空氣、氮氣、CO2、煙氣組成,液體是含有表面活性劑和其他添加劑的溶液。當泡沫注入非均質地層后,由于賈敏效應,泡沫將優先進入流動阻力較小的高滲透通道,導致地層流動阻力增加,隨后進入具有高流動阻力的中低滲透通道。具有較高表觀黏度的泡沫可以降低氣體的流動性,使泡沫具有類似聚合物驅的調剖能力,提高波及效率。另外,泡沫中的氣泡可以改變形狀,進入各種結構的孔隙中,通過擠壓和清洗將小孔道中的油驅替出來,從而提高微觀洗油效率。由于CO2在儲層中具有良好的化學性質,CO2泡沫驅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應用,在全球范圍內CO2泡沫驅也發展成為三次采油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然而,泡沫是熱力學和動力學不穩定的系統。注入的泡沫可能在原油存在或惡劣的儲層條件下(高溫、高壓、高鹽度和不同pH值),導致泡沫中液體和氣體成分之間快速相分離,降低了被驅替相的驅替效率。為了增加泡沫在驅替期間的長期穩定性,可以添加聚合物、離子液體、納米顆粒(NPs)等作為穩定劑。表面活性劑或聚合物通過降低氣-液的界面張力和提高驅替液的黏度,在傳統的泡沫穩定中發揮重要作用,其分子吸附在氣-液膜上,減少泡沫聚結的趨勢并防止坍塌。
NPs具有巨大的分離能,一旦吸附在泡沫液膜表面就很難解吸,可以通過這種不可逆吸附來顯著提高泡沫的機械強度;并在氣-液界面上形成致密顆粒膜,減少氣泡之間的接觸面積,緩解氣體擴散,抑制氣泡聚結和粗化。由于競爭吸附,NPs可以減少表面活性劑在巖石表面的吸附,表面活性劑則通過靜電相互作用吸附在NPs表面,從而增加有效遷移距離。因此,表面活性劑和NPs增強泡沫體系在提高泡沫穩定性和原油采收率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。
在儲層條件下增加泡沫的穩定性是CO2-EOR泡沫驅的關鍵因素,而CO2泡沫的穩定性取決于所選擇的表面活性劑、溶液鹽度和所處環境等。筆者詳細介紹了CO2泡沫穩定性研究、驅油機理以及在提高非常規油氣采收率方面的應用、挑戰及前景,其中CO2泡沫穩定性研究包括CO2泡沫穩定原理、穩定性影響因素以及提高穩定性方法,研究成果有望使穩定性優異的CO2泡沫廣泛應用于石油領域。
1 CO2泡沫穩定性原理
CO2泡沫的穩定性在高溫、高鹽度和原油存在的儲層環境中快速降低,加快泡沫的液膜析液、聚結和粗化,泡沫逐漸坍塌直到氣-液兩相完全分離;或者泡沫在流經孔喉時,由于薄片拉伸和擠壓而遭到破壞。因此,研究CO2泡沫穩定性原理、穩定性影響因素和提高穩定性方法,對改進CO2泡沫驅采油技術、滿足油田開發至關重要。
泡沫是一種熱力學不穩定的膠體體系,其中氣體分散在表面活性劑穩定的連續液相中,可以自發破裂。圖1顯示由表面活性劑形成的典型泡沫結構。提高CO2泡沫的穩定性具有挑戰性,因為在高壓儲層條件下,CO2更易溶于水,溶解的CO2會引起泡沫的團聚。
圖1使用表面活性劑形成的典型泡沫結構
泡沫穩定性取決于液膜的結構、性質和衰變速度。泡沫的衰變理論主要有液膜析液和氣體擴散,其中液膜析液理論被廣泛接受。氣泡生成后不會獨立存在,而是相互靠近聚集在一起,氣泡之間的聚并過程分為3個階段:①2個氣泡形成厚夾層;②夾層變薄成液膜;③液膜表面波紋不斷擴張,最終氣泡破滅。因此,泡沫的穩定性主要取決于氣泡的聚結程度和液膜析液速率。隨著時間的增加,泡沫上層的氣泡不斷聚結,導致氣泡尺寸越來越大,數量越來越少。這是因為在重力作用下,液體沿著液膜自上而下流動,造成上層液膜變薄而使氣泡破裂;在壓力的作用下,根據Laplace公式可知小氣泡內部壓力比大氣泡的大,小氣泡透過液膜向大氣泡擴散,導致小氣泡更小、大氣泡更大,氣泡聚結后破滅。





